農業4.0是資源軟整合的農業。在互聯網時代,農業通過網絡、信息等進行資源軟整合,在大數據、云計算、互聯網傳感器、機器人基礎之上形成智能農業,尤其是以全鏈條、全產業、全過程的無人系統為特征。農業4.0是利用農業標準化體系的系統方法對農業生產進行統一管理,所有過程均是可控、高效的;農業服務提供者與農業生產者之間的信息通道通過農業標準化平臺實現對接,使整個過程中的互動性加強。農業4.0可以通過網絡和信息對農業資源進行軟整合,增加資源的技術含量,提升農業生產效率和質量。
1)農業4.0是無人的生產系統。農業4.0的最核心技術是人工智能和無系統技術,農業物聯網使得物與物、物與人之間的聯系成為可能,使得各種業要素可以被感知、被傳輸,進而實現智能處理與自動控制。運行在農業生產活動中的不再是傳統的農具和機械,而是通過物聯網技術連接起來的自動化設備,傳感器、嵌入式終端系統、智能控制系統、通信設施通過信息物理系統形成一個智能網絡系統,可實現種植養殖環境信息的全面感知,種植養殖個體行為的實時監測,農業裝備工作狀態的實施監控,現場作業的自動化操作以及可追溯的農產品質量管理,使得農業裝備、農業機械、農作物、農民與消費者之間實現互聯,互聯網+農業的特征日趨明顯。
2)農業40是信息技術的集成。農業發展過程中的電腦農業以農業專家系統為核心,精準農業以3S技術為核心,數字農業以電子技術和決策支持系統的應用為核心,但本質上都不需要整個信息技術的集成應用,而農業4.0的實現靠單一的信息技術是完不成的,其實現需要整個信息技術集成應用,包括更透徹的感知技術、更廣泛的互聯互通技術和更深人的智能化處理技術,實現農業全鏈條中信息流、資金流、物流的有機協同與無縫連接,農業系統更加有效和智能的運轉,達到農產品競爭力強、農業可持續發展、有效利用農村能源環境保護的目標,凸顯整體系統的最優
3)農業4.0實現泛在的智能化。如果說農業3.0解決了農業的局部自動化與智能化,那么農業4.0重要特征之一就是實現農業全鏈條、全過程、全產業全區域泛在的智能化和無人化。農業全鏈條全過程的智能化是指農業產前生產資料優化調度、使用,產中各種農業資源和農業生產過程的配置和優化,產后農產品的加工、包裝、運輸、存儲、物流、交易的成本優化,最終實現全鏈條的
整體智能化,即成本最低、效率最高、生態環境破壞最少。全產業的智能化是指與農業生產相關的各產業達到人員、技術、裝備、資金、體系、結構實現最優配置,確保產業的競爭力。全區域的智能化是指在單個企業、單個種植或養殖單元最優化以及成本的最優控制,通常區域智能化與整體的智能化是建立在單元智能化基礎上,通過鏈條和產業的智能化,逐步實現大區域或整體的智能化。
4)農業4.0是現代農業的最高階段。農業4.0中現代信息技術的應用不僅僅體現在農業生產環節,它會滲透到農業經營、管理及服務等農業產業鏈的各個環節,是整個農業產業鏈的智能化,農業生產與經營活動的全過程都將由信息流把控,形成高度融合、產業化和低成本化的新的農業形態,是現代農業的轉型升級。實現規模化的畜禽養殖場建設,日光溫室、批發市場、物流中心的
轉型升級,工業化生產線和大型制造商的介人使農業生產更加產業化,各類技術的高度融合使農業生產更加低成本化。土地生產的成果不再是化肥農藥超標、普通的農產品,更多的是質量提高、產量提高且更接近自然的無公害產品。因此,農業4.0是現代農業的最高階段,但隨著技術的進步,可能會出現農業4.0的初級、中級、高級和終級等不同時期。
更多內容推薦:農業3.0—高速發展的自動化農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