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取大量的蛋白質是產生癌癥的一個重要原因。蛋白質是營養素當中最高級的,因為它既可以當做構成細胞的主要材料,又可以當做燃料來燃燒產生能量。
但是,當人體吸收消化不了那么多時,多余的蛋白質怎么辦呢?我們必須要把它清理出去,否則,它就會變成毒素。
人體在清理蛋白質的時候,需要付出大量的工作,非常勞累。因為蛋白質是生物大分子,分子鏈又大又長,結構又繁雜,就像拆一個鋼筋水泥的樓房,人體要產生許多酶,才能將蛋白質切成小碎片,然后通過腎臟把它過濾出去。
如此大量的工作會造成肝腎等臟器十分勞累,工作效率逐漸降低,進而功能下降,器質受損。更嚴重的是,當人體無法分泌出足夠的酶切斷這么多的蛋白質,大量的蛋白質就會轉化為毒素,在體內形成一種叫做“切割酶”的特殊物質,它有能力進入細胞核去破壞DNA。DNA鏈是非常牢固的,不是一般的病菌、毒素、酶可以破壞的。只有蛋白質形成的這種特殊的酶,才能進入細胞核中破壞DNA信息鏈。
所以,人們大量地攝入蛋白質,以為吃蝦、肉、蛋、奶可以獲得大量營養,卻沒想到如果用不掉,反而會給健康帶來非常嚴重的甚至是災難性的危害。
為什么美國人每年癌癥發病率還在升高,而且有年輕化、家庭多成員化發展的趨勢。這是因為在美國人的生活模式中普遍存在著攝取大量蛋白質、缺乏運動導致體內缺氧、晚睡熬夜這三大致癌因素。
這些因素都是內在的,加上食品、水、空氣等外環境的污染,那就更雪上加霜了。